麦秀三岐

用过其才愧弗宜,但于牧养要张施。
未应拙政才兼月,森出来牟过两岐。
长短异形垂美穗,青黄间色识新枝。
悬知瑞应由明主,自是丰年属圣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祥瑞的景象,核心是赞美明君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前两句是作者自谦:我能力有限却担任要职,在管理百姓时需要施展才能。这里"牧养"指治理百姓,就像牧人照料羊群。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麦田奇观:短短一个月内("才兼月"),麦田突然长出罕见的双穗麦("来牟过两岐")。这些麦穗长短不一却都很饱满("垂美穗"),新长出的麦枝呈现青黄相间的色彩。古人认为双穗麦是祥瑞之兆,预示着好年景。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样的祥瑞景象是因为有贤明的君主("瑞应由明主"),丰收年景自然出现在圣明的时代。全诗通过描写双穗麦的特殊景象,实际上是在歌颂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富足的社会状况。

诗歌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的农作物景象(双穗麦)来象征天下太平 2. 色彩描写(青黄相间)和形态描写(长短异形)生动形象 3. 由小见大,从田间景象引申到国家治理 4.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明君的期待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