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病中

抱病经清暑,空庭扫紫苔。
花篱妨蝶过,桐井引禽来。
徒有文园渴,更有漳浦才。
可怜余滞骨,无复动心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人在初夏时节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病中生活的孤寂与无奈。

首联"抱病经清暑,空庭扫紫苔"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在初夏时节生病了,独自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清扫青苔。这里的"清暑"指初夏,"紫苔"暗示庭院少有人走动,显得冷清。

颔联"花篱妨蝶过,桐井引禽来"写院中景物:花丛太密挡住了蝴蝶,梧桐树下的水井却引来了鸟儿。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暗含对比——蝴蝶被阻,飞鸟自来,暗示生活中总有不如意,也有意外之喜。

颈联"徒有文园渴,更有漳浦才"用了两个典故:司马相如曾患消渴症(糖尿病),刘桢在漳水边养病时仍保持文采。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有才华,却只能像他们一样在病中虚度光阴。

尾联"可怜余滞骨,无复动心灰"是情感爆发:可怜我这副病弱的身体,连重新燃起希望的热情都没有了。"心灰"指希望破灭后的绝望,诗人用"无复"强调这种绝望的彻底。

全诗以病中庭院为背景,通过景物描写展现孤独,用典故表达怀才不遇,最后直抒胸臆道出绝望。诗人将病痛、孤寂、失意融为一体,让读者感受到他身心俱疲的状态。诗中"花篱""桐井"等意象清新自然,与沉重的情绪形成反差,更显无奈。

钱易

临安人,字希白。钱昆弟。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真宗咸平二年进士。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州。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才学瞻敏,为文数千百言,援笔立就。又善绘画,工行草书。有《洞微志》、《南部新书》、《青云总录》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