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兄宇出示汤丈追和春日诗适有会余情者次韵
君不见西山凛凛百世师,忍穷受饿终采蕨。
又不见愧谬遗臭几千载,当年方丈厌肥滑。
孰得孰失试大观,较若五味辨甘辣。
冶容媚世吁可怜,羞面雇影自涂抹。
名利物我争锱铢,语笑诩诩已衷甲。
方嗟天际暮云深,还见墙阴春草茁。
旨哉君诗良起予,重把心事为君说。
百年功名亦漫尔,尘路投踪何日脱。
又不见愧谬遗臭几千载,当年方丈厌肥滑。
孰得孰失试大观,较若五味辨甘辣。
冶容媚世吁可怜,羞面雇影自涂抹。
名利物我争锱铢,语笑诩诩已衷甲。
方嗟天际暮云深,还见墙阴春草茁。
旨哉君诗良起予,重把心事为君说。
百年功名亦漫尔,尘路投踪何日脱。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人生态度,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语言直白但内涵深刻。
开头用"君不见"引出两个对比鲜明的例子:一个是西山隐士(伯夷叔齐),宁可挨饿采野菜也不妥协,成为后世楷模;另一个是奢侈享乐的权贵(用"愧谬"暗指),贪图口腹之欲却遗臭万年。就像品尝五味能分辨甜辣一样,人生选择的对错其实很明显。
中间批评了三种庸俗活法:靠美貌取悦世人(冶容媚世),自欺欺人地维持表面光鲜(羞面雇影),以及为名利斤斤计较(锱铢必较)。这些人都戴着虚伪面具(衷甲指暗藏铠甲),表面谈笑风生实则内心防备。
最后转向自然景象的描写:暮色渐深时看到墙角春草顽强生长,暗示希望。诗人说朋友的诗唤醒了自己,于是倾诉心声:百年功名不过如此(漫尔),人究竟何时才能摆脱世俗束缚(尘路投踪)?
全诗核心是说:生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名利,而在于坚守本心。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提醒人们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在物质社会中保持精神独立。墙角的春草象征着:即使环境艰难,也要活出生命的尊严。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