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次顾洞阳韵

阴极阳初复,机微帝实临。
玉衡宵渐短,凤吹兴难任。
浑噩羲黄世,希微太古音。
茫茫炎海上,谁识顾和心(和,晋人,王导称其有令仆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冬至为背景,通过自然现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知音难觅的感慨。

前四句写冬至的自然变化: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开始复苏(阴极阳复),天地运行的微妙规律由上天主宰(机微帝临)。北斗星在夜空中运行的时间变短(玉衡宵短),寒风呼啸让人难以承受(凤吹难任)。这里用自然现象暗示人世变迁,为下文铺垫。

中间两句转入对理想社会的想象:向往上古伏羲黄帝时代那种淳朴自然的生活(浑噩羲黄),渴望听到远古时期那种纯净微妙的音乐(希微太古音)。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借古抒怀:在纷乱喧嚣的人世间(茫茫炎海),谁能理解顾和那样的高洁之心呢?这里用晋代名士顾和的典故,暗示自己和顾和一样怀才不遇,知音难求。顾和是东晋名士,王导称赞他有宰相之才,但始终未被重用,这里作者以顾和自比,表达了自己不被理解的苦闷。

全诗由冬至的自然景象入手,联想到社会人生,最后落脚于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层层递进,含蓄深沉。诗中"阴极阳复"既是对冬至节气的描写,也暗含了对社会转机的期待,体现了中国传统"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