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内心充实的隐士形象,讽刺了当时科举考场中那些追求功名却精神空虚的读书人。
前两句"纷纷场屋士,闻见是空虚"直接点出:那些挤在科举考场里的读书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思想其实很空洞。这里"场屋"指科举考场,"士"就是读书人。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刻画主人公丘德基:"此老何曾学"表面说这位老人没正经读过书,但"高怀却有书"马上转折——他胸中有更珍贵的学问。接着用两个生活细节:待人总是安静沉默(说明不喜炫耀),有口饭吃就能安心生活(说明不贪图物质),生动展现他淡泊的性情。
最后两句"说到荣华事,生平不计渠"是点睛之笔:别人谈论功名富贵时,他这辈子根本不屑参与这种话题。"渠"在这里指代那些追逐名利的事情。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考场读书人的浮躁反衬隐士的宁静,用"不读书"却"有真学问"的对比制造反差,最后用"不计荣华"点明主旨。就像今天我们看到一些人拼命追求文凭、头衔,而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活得简单自在,这种古今相通的人生智慧,正是这首诗打动人的地方。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