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首 其一

兽有善触邪,草有能指佞。
兽草非有心,不移本天性。
前王著臣冠,俾尔效端鲠。
如何不称服,触指反忠正。
吾欲取二物,豢植列台省。
一令邪佞徒,奔逃亟深屏。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比喻的手法,讽刺了官场中那些表面正直、实际陷害忠良的虚伪官员。

开头四句用动物和植物打比方:传说中有种神兽能识别坏人,有种仙草能指出奸臣。但诗人说,这些兽和草本身没有思想,辨别善恶只是它们的本能。这里暗指真正的正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品质。

中间四句转到现实:古代君王给官员设计特殊的帽子(指官职),就是希望他们能正直敢言。但为什么现在这些官员穿上官服后,反而用"辨别忠奸"的名义来陷害好人呢?这里揭露了某些官员假借正义之名行迫害之实的丑态。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愤怒宣言:他真想找来传说中的神兽仙草,把它们养在官府里。这样就能吓得那些虚伪的奸臣赶紧躲得远远的。这个夸张的想象既表达了诗人对清正政治的向往,也强化了对奸臣的讽刺。

全诗用神话传说对比现实官场,通过"兽草尚能辨忠奸,人却颠倒黑白"的强烈反差,揭露了官场中某些人假正义之名行迫害之实的现象。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既有童话般的想象力,又有匕首般的批判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