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出城散步的闲适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友情的感悟。
前四句写散步偶遇的惊喜:诗人随意出城漫无目的,却在史家园里意外读到新写的诗。走在野花飘香的小路上,几乎没有其他游客,满山秋意连山中的僧人都未曾察觉——这里用"僧不知"的巧妙对比,突出了秋色的静谧与诗人独享美景的悠然。
后四句转向人生感悟:年迈时最珍惜老友相伴("鸿得侣"借大雁结伴暗喻友情),看着落叶纷飞更觉时光易逝("愁欺短发"既写秋叶凋零,又暗指自己白发稀疏)。最后与友人约定:将来还要重游此地,别忘了我们曾在西山共赏明月的时光。
全诗妙在将寻常散步写得充满诗意:野径花香、满山秋色是视觉嗅觉的享受,与老友赏月相约是心灵的温暖。通过"叶辞枝"等自然景象,把人生易老的感慨融入秋景,最后用"见月时"的美好约定冲淡愁绪,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旷达情怀。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