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乱

浮生未百年,遘乱何频数。
我生未毁龀,戎马盈辇毂。
天南远行迈,十载警猿鹤。
五十始衰白,甘泉烽燧烛。
六十解簪组,惨见邦国覆。
出门无与语,浩歌泪盈掬。
谓当忍饥寒,即此事耕凿。
如何沴气缠,薪尽火犹伏。
天运有循环,影响一何速。
往返机上梭,得失一丘貉。
独怜穷海民,举步荆棘触。
念昔杜陵叟,麻鞋走南北。
老病卧瀼西,犹闻两京复。
渊明生不幸,甲子手亲录。
归去掩荆扉,终老守松菊。
晞发最激烈,醉碎石与竹。
汐社联吟朋,题诗满杭睦。
坐思荼蓼甘,暇想寒谷燠。
九源洵通衢,漏茅亦华屋。
劫风何足悲,秋阳未为酷。
洗耳忧盗泉,息影愁恶木。
千秋庾信哀,万古唐衢哭。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述战乱时代生活的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和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和痛苦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诗人开篇便说:“浮生未百年,遘乱何频数。”表达出在短短的生命里,遭遇的战乱却频繁得令人无法承受。接着,诗人回忆自己的经历,描述了从小便生活在战乱的环境中,年幼时便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天南远行迈,十载警猿鹤。”描述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十年里,时刻警惕着战争的发生。而到了五十岁时,头发开始变白,又遭遇了国家的动乱和灾难。“甘泉烽燧烛”形象地描绘了战火的惨烈。

到了六十岁,诗人放下了官职,却遭遇了国家的覆灭。出门无人交谈,只能独自高歌,泪水却不禁涌出。诗人认为应该承受饥寒,努力耕作,但为何灾难却接连不断,像薪柴虽然烧尽,但火焰仍然燃烧不息。

诗人感叹天道的循环和影响的迅速,就像织布机的梭子一样往返不断,人生的得失就像一堆丘貉一样微不足道。诗人特别怜悯那些生活在穷苦海边的百姓,他们举步维艰,生活充满荆棘。

接下来,诗人引用了历史上的例子,如杜陵叟和陶渊明等人,他们在困难时期仍然心怀希望,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诗人自己也曾和朋友在杭州、睦州等地题诗联吟,思考人生的甘苦,想象美好的未来。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虽然遭遇了许多困难和不幸,但他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应该勇敢面对生活的劫风,珍惜秋日的阳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盗泉之悲、恶木之愁的忧虑和警惕。

最后两句“千秋庾信哀,万古唐衢哭”,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深哀思和感慨。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坚韧精神,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人道关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和坚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人道关怀。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民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