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重而虔诚的祭祀仪式,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传递出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与诚意。
前两句"嘉荐既陈,祀事孔明"直接点明主题:精美的祭品已经摆放整齐,祭祀仪式准备得非常周到完备。这里用"嘉荐"(美好的祭品)和"孔明"(非常完备)两个词,凸显了祭祀的隆重程度。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了祭祀的盛况:庙堂里回响着舒缓的祭祀音乐,庭院中表演着盛大的舞蹈。外在的祭品应有尽有("尽物"),内心的诚意也毫无保留("尽诚")。这种内外兼顾的描写,体现了古人"祭神如神在"的虔诚态度。
最后两句特别精彩:仿佛能听到凤凰般美妙的笙乐,歌声传递着洁净纯粹的心意。"凤笙"这个比喻既写出了音乐的神圣美妙,又暗含祥瑞之意;"洁精"二字则把抽象的精神虔诚具象化,让人感受到祭祀者心灵的纯净。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祭品特写拉到歌舞全景,最后聚焦到音乐与心灵的共鸣。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仪式细节的刻画,自然流露出庄严神圣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场古老祭祀的震撼力。
归登
[唐](七五四至八二○)字冲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崇敬之子。大历七年(七七二)举孝廉高弟。贞元(七八五至八○四)初复登贤良科,历迁工部尚书。有文学,工真、行、草、篆、隶。唐百岩大师怀晖碑为其篆额。贞元三年(七八七)赵赞所撰,唐宰相张延赏碑为其八分书。又尝书径山禅师碑,字皆真行,纵横变动,笔意尤精。卒年六十七。《墨池编、旧唐书本传、集古集、金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