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公过小金山以二律见寄属和 其二

石骨势嶒峨,迎流荡碧波。
涛寒龙懒出,风急鸟惊过。
古寺苍苔老,晴峦夕照和。
暮鸦三四点,疏影落霜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山寺的苍劲画卷,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动静相宜的自然之美。

开篇"石骨嶒峨"四个字就像用斧头劈出来的,让人立刻看到江边陡峭山石的硬朗轮廓。山石倒映在碧波中,江水冲刷着石壁,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这里用"荡"字特别巧妙,既写江水轻拍山石,又暗含山影在水中摇晃的灵动感。

中间四句通过动物和建筑写活了冬日气氛。说"龙懒出"不是真看见龙,而是形容寒涛汹涌像藏着懒动的蛟龙;"鸟惊过"三个字就让读者听见了呼啸的寒风。古寺墙上的青苔和夕阳染红的山峦形成冷暖对比,斑驳的苔痕写岁月,温柔的夕照写当下,时间仿佛在这里重叠。

结尾最有意境:几只乌鸦掠过,它们的身影投在挂霜的枯枝上,像淡墨点在宣纸上。这个画面把前文所有景物都收束在一瞬间——嶙峋的山石、奔涌的江水、古旧的寺庙、绚烂的晚霞,最终都凝结成霜枝上晃动的鸦影。诗人不直接写自己的心情,但透过这些景物,我们能感受到他面对自然时那种既敬畏又宁静的复杂心绪。

全诗就像用文字在画水墨画,有山石的浓墨重笔,也有鸦影的淡墨勾勒,留白处都是让人回味的空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