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兰中秋见月呈杨太守① 其一

喜闻新土乐尧天,尽仰光明月影圆。
甘露披皋徵硕德,仁风遍野庆丰年。
云开万里茅檐睹,霾尽千山海国妍。
一片流辉秋皎皎,扬清度量信无边(许俊雅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明月下的噶玛兰(今台湾宜兰)地区一派祥和丰收的景象,歌颂了当地官员的仁政。全诗语言通俗,情感真挚,充满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首联"喜闻新土乐尧天,尽仰光明月影圆"开篇就点明主题:人们在这片新开垦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就像生活在尧舜那样的太平盛世,大家都仰望着天上圆满明亮的月亮。这里用"尧天"比喻太平盛世,用"月影圆"既写实景又暗喻生活的圆满。

颔联"甘露披皋徵硕德,仁风遍野庆丰年"进一步描写:像甘露滋润大地一样,官员的德政惠及百姓;仁爱之风遍布田野,带来丰收的年景。这里用"甘露"比喻恩泽,用"仁风"形容德政,都很形象。

颈联"云开万里茅檐睹,霾尽千山海国妍"写景:云雾散开后,连茅草屋檐都能看到万里晴空;阴霾散尽,山海之间的美景尽收眼底。这两句既写自然景色,也暗喻政治清明。

尾联"一片流辉秋皎皎,扬清度量信无边"总结:皎洁的秋月光辉洒满大地,就像官员清正廉明的胸怀无边无际。最后以月光喻人品,升华了主题。

全诗以中秋明月为线索,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完美结合。通过"甘露"、"仁风"等比喻,赞美了官员的德政;通过"云开"、"霾尽"等意象,展现了政通人和的景象。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中秋之夜的祥和美好,以及人们对清官德政的感激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