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把旧扇子为引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它从风光到落寞的一生,暗喻了人情冷暖与世事变迁。
前两句写扇子的现状:不知是谁家的丝绸扇子已经泛黄发旧,扇面上的画也被虫蛀得模糊不清。这里用"碧"(青绿色)到"昏"(暗淡)的颜色变化,暗示扇子从崭新到破旧的过程。
三四句回忆扇子风光的时候:它曾经是主人最宠爱的纳凉工具,夏天都不舍得让它晒到太阳("羞日");主人经常带着它出入重要场合("承宣"),它也从不畏惧炎热的天气。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扇子写成得宠的侍女,生动有趣。
五六句转折写扇子的凄凉:如今连月亮都懒得看它一眼("空自妒"其实是反语,根本没人嫉妒它);秋天来了,扇子被弃用的悲凉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这里用"月轮"和"秋思"点明时间流逝,扇子完成了从夏到秋的使命更替。
最后两句最精彩:扇面上残留的桃花图案(暗示曾经的美好),被误认为是班婕妤(汉朝失宠妃子)的泪痕。这个巧妙的联想,把一把普通旧扇子升华成宫廷弃妇的象征,道出了所有被遗忘之物的哀伤。
全诗的精妙在于:用日常物品写人生际遇。就像现代人看到旧手机、旧玩具会感慨一样,诗人通过扇子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繁华落尽的苍凉。特别是最后用班婕妤的典故(古代著名弃妇形象),让这种失落感更具穿透力。读完仿佛能看到一个曾经受宠的佳人,如今在角落蒙尘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