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觉空还五乳供憨公塔

大铖字集之,坚之之从孙也。
万历丙辰进士。
天启间,官吏科给事中,坐奄党,禁锢。
弘光登极,召拜兵部尚书,督兵江上。
乱后不知所终。

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背景与明末政治动荡密切相关。作者阮大铖(字集之)是明末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因宦官集团(奄党)牵连被罢官,后来在南明弘光政权短暂复出。诗中提到的"觉空""憨公"都是佛教僧人,可见当时士大夫与佛教的密切往来。

全诗通过送僧人返回五乳峰(佛教圣地)供奉佛塔的描写,透露出三层深意: 1. 借佛教意象表达对乱世的疏离感。"送僧归山"的举动暗示着在政局混乱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倾向。 2. 塔作为佛教圣物的描写,暗含对永恒价值的追寻,与动荡的时局形成对比。 3. 诗中可能隐含着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反思,借佛教清净之地反衬官场污浊。

艺术手法上,诗人很可能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通过宁静的佛教场景描写,反衬出内心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无奈。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融入送别题材的写法,既保持了传统送别诗的框架,又赋予其更深刻的社会内涵,体现了明末文人面对乱世时特有的精神面貌。

阮大铖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明末大臣、戏曲名作家。阮大铖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崇祯朝以附逆罪去职。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对东林、复社人员大加报复,南京城陷后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