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锦沙村

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已阑。
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
海近山常雨,溪深地早寒。
行行泊不可,须及子陵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冬末的江上旅程,充满漂泊的孤寂感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矛盾感:诗人向北走的路还没过半,向南的旅程却已到年末。这种时空错位暗示旅途的漫长与无奈。"孤舟下建德"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浙西山水:一叶小舟顺流而下,经过建德(今属杭州)驶入新安江段。这里抓住江南冬天的典型特征——近海多雨、深溪早寒,连用"海、山、溪、地"四个空间意象,配合"雨、寒"的体感,让读者仿佛置身湿冷的船舱中。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不能随意停靠,必须赶到子陵滩(严子陵隐居处)。这个结尾耐人寻味,表面写行船赶路,深层可能暗含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全诗就像一组流动的山水镜头,在"行行泊不可"的急促节奏中,藏着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矛盾心情。

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