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

蔓草盈中庭,荒秽不遑理。
晨兴课老妪,辟径携耒耜,蕴除绝其根,萌蘖庶可止。
隙地颇有馀,众芳惜已萎。
园蔬随意栽,御冬谋蓄旨。
翠甲喜渐肥,黄芽美无比。
霜严能耐冷,雨过净如洗。
亦有岁寒心,青青常不改。
地僻无珍羞,官贫少俸米。
佐我菽水欢,足以充簠簋。
朱门餍粱肉,沟壑多冻馁。
山陕犹用兵,茌苻苦难已。
空留诸葛名,莫有奇人起。
浮生丧乱馀,一饱亦已矣。
国计难与谋,世事何足齿。
抚兹学圃心,贤者亦乐此。
毋辞灌溉劳,抱瓮时汲水。
聊当秋花看,一碧亦堪喜。
骚客去已遥,凭谁艺兰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官员在自家小院种菜的场景,通过日常农事抒发了对民生疾苦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到"青青常不改")生动记录了种菜过程。杂草丛生的院子需要打理,诗人带着老仆人开辟菜地,清除杂草根系。菜苗在霜雪中顽强生长,翠绿的菜叶渐渐肥壮,展现生命力的顽强。这里用"黄芽""翠甲"等鲜活的比喻,让种菜场景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地僻无珍羞"到"世事何足齿")由种菜引发社会思考。诗人自述生活清贫,但种出的蔬菜足以果腹。笔锋随即转向社会现实:富贵人家浪费粮食,而陕西山西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这里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鲜明对比,表达对贫富差距的痛心。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回归田园生活。诗人将种菜比作古人喜爱的园艺,认为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自有乐趣。末尾提到屈原种兰草的典故,暗示在乱世中保持高洁品格的重要性。

全诗妙在将平凡的种菜小事写得充满诗意,菜苗的成长象征着人在逆境中的坚韧。诗人没有直接批判时政,而是通过"够吃就好"的种菜心得,传递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艰难时世中,依然认真对待一蔬一饭的朴实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