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夜晚的独特场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下面逐句分析:
1. 露冷风高天气清,中秋月色更分明。 这两句写出了一个凉爽、宁静的夜晚,正赶上中秋佳节,月光格外明亮。露水寒凉,风势强劲,但这种天气却更加清晰地展现了中秋的月色。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静而美好的氛围。
2. 扪怀永夜心同照,抱膝孤灯兴自倾。 这两句写诗人独自面对长夜,内心与明月交相辉映。他双手抚摸着自己,仿佛与月光共照。抱着膝盖,面对孤灯,内心充满诗意与雅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漏尽欣无尘客坐,钟鸣恍有老仙迎。 这两句写诗人希望夜晚能够平静无扰,没有打扰的人。但即使如此,他依然感觉到仿佛有仙人前来相迎,带着一种神秘而奇妙的感受。这里的“漏尽”是说时间过去,没有客人打扰;“钟鸣”则是时间又过了一段时间,诗人感觉到了一种超然的感觉,好像有仙人到来。
4. 归来最爱天机静,莫遣纷纷混世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喜欢夜晚的宁静,希望保持这份宁静,不要被纷扰的世俗之情所打扰。这里的“天机静”指的是夜晚的宁静美好,诗人希望这种宁静能够一直保持,不受外界的干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寂静的中秋夜晚,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超然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蔡权
蔡权(1195~1257)字仲平,号静轩,蔡沈子,蔡杭弟,蔡氏九儒第四代,生于庆元元年,卒于宝佑五年,寿62岁。幼年母丧,伯母詹氏抚养,聪明英毅,肆业于家,兄弟联席自相师友,屡荐入京任职均坚以疾辞。淳佑六年以兄杭恩泽补承务郎,授庐峰书院山长。平生好施于人,凡宗族邻里婚丧喜事,都能倾资相赠。教授乡间,讲明义理,极其祥密,诸友皆称其得家学心传,为学者讲学能辨疑祛惑,使人心兴起,实不少让,天性之高洁与祖父无异。代表诗作有《自咏》,《游西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