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

君不见河边草。
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
今暝没尽去。
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然得。
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
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
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
存亡贵贱付皇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拟行路难》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接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诗的前两句“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诗人通过描述河边的草,在冬天枯死,春天又生机勃勃地生长,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循环和再生。这引发我们对于生命无常、世事多变的思考。

2. 接下来的“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诗人通过对城上日落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日复一日,循环往复。这与人类生命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3. “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无奈和接受。人生短暂,最终都将走向死亡,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命运。

4. “人生苦多欢乐少”,诗人感慨人生的艰辛和困苦,快乐的时刻总是短暂而稀少。这是对人生无常和苦难的普遍感受。

5. “意气敷腴在盛年”,诗人认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是最美好的,这段时光也是最为宝贵的。这是对青春易逝、岁月不饶人的提醒。

6.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过上自由惬意的生活,有酒喝、有梦做。

7. “功名竹帛非我事”,诗人认为功名利禄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不愿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这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和超越。

8. “存亡贵贱付皇天”,诗人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无论是生是死,是贫是富,都交给老天去决定。这是一种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无奈放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苦短和命运的接受。诗的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让人在简单的语言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厚重。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