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题瘦石所藏朱彝尊《梧月词序》墨迹卷子(一九六五年)

饥驱人去,信轮蹄踏遍、雁门羊石。
故国故家零落尽,忍对铜驼荆棘。
覆楚东瓯,椎秦博浪⑴,一念缠胸臆。
胥涛如吼,古今悲恨同激。
多事章奏推贤,大廷呈艺,博得金门籍。
赐第赐餐承雨露,腾笑歌诗成集⑵。
志士缁衣,故人碧血,往事宁堪忆。
移家愿杳,人间留此残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看到朋友收藏的清代文人朱彝尊手稿后,借古抒怀的感慨之作。全词通过三个层次展开:

上阕先描绘朱彝尊的生平际遇。说他为生计奔波("饥驱人去"),足迹踏遍北方("雁门羊石"),目睹明朝灭亡后故国残破的景象("铜驼荆棘"用典故形容亡国之痛)。接着用"覆楚""椎秦"两个典故,暗示朱彝尊心中始终怀着复国的志向,就像钱塘江潮水般汹涌澎湃("胥涛如吼")。

中阕笔锋一转,写朱彝尊后来被迫参加清朝科举的无奈。他通过考试获得功名("金门籍"指做官),受到皇帝赏赐("赐第赐餐"),表面风光却内心苦闷,连写的诗集都带着自嘲("腾笑歌诗")。这里暗含对文人不得已仕清的同情。

下阕回到现实,作者看着墨迹想起那些坚持气节的志士("缁衣"指僧人装束的遗民)、为国牺牲的友人("碧血"典出苌弘化碧),觉得往事不堪回首。最后落在"人间留此残墨"——虽然复国理想落空,但这份手稿留下了文人的精神气节。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通过一张古人手稿,串联起明清易代时文人的挣扎、清代文人的无奈,以及现代人面对历史时的深沉感慨。作者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铜驼荆棘""胥涛如吼"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的亡国之痛和文化传承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