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二

我昧明哲戒,置身在天涯。
悯悯常畏人,岂异池⑴中蛙。
吴山千万里,梦寐不到家。
永怀故山乐,轻舟棹烟霞。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内心充满矛盾与乡愁的独白。

开篇"我昧明哲戒"像在说:我明知不该这样,却还是把自己放逐到远方。这种自我责备的语气,立刻让人感受到主人公的纠结——他清楚远离故土不明智,却依然选择漂泊。

"池中蛙"的比喻很生动:就像困在池塘里的青蛙,他整天提心吊胆怕见人。这个意象既表现了局促不安的生存状态,又暗含对自己眼界狭窄的自嘲。

中间四句用空间距离强化思念之情。"吴山千万里"是写实,而"梦寐不到家"是写心理距离——即使做梦都回不去,说明乡愁已经成了心病。这里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形成强烈反差。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美好回忆:故山的快乐时光,驾着小船在云雾霞光中漫游。这个结尾很巧妙,用往日的逍遥反衬现在的困顿,让漂泊的苦涩感更加强烈。

全诗就像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既有对现状的不满,又有对过去的怀念,还有自我开解的矛盾心理。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感——每个在外漂泊的人,可能都经历过这种既想逃离又渴望回归的挣扎。诗人用简单的意象和对比,把这种复杂心情写得格外真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