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

蓬莱才子即萧郎,彩服青书卜凤凰。玉珮定催红粉色,
锦衾应惹翠云香。马穿暮雨荆山远,人宿寒灯郢梦长。
领取和鸣好风景,石城花月送归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子(萧郎)前往郢州(今湖北一带)成亲的浪漫场景,充满了祝福与期待。

首联"蓬莱才子即萧郎"用"蓬莱"比喻萧郎出身不凡,"彩服青书卜凤凰"写他穿着华服、带着聘书去求娶佳人(凤凰象征新娘)。这两句像电影开场,先给男主角一个潇洒的特写。

颔联"玉珮定催红粉色"写新郎的玉珮叮咚响,仿佛在催促新娘梳妆;"锦衾应惹翠云香"想象新婚的锦被会沾染新娘发丝的香气。这里诗人用"玉珮声"和"被子香"两个生活细节,把婚礼前的期待感写活了。

颈联笔锋一转,写旅途艰辛:新郎冒雨骑马穿越荆山,夜晚独对寒灯思念远方。但"郢梦长"又暗示他对未来充满憧憬,让风雨兼程也带着甜味。

尾联是美好的祝福:愿新人像和谐鸣叫的凤凰,在石城(郢州)的花月美景中白头偕老。"和鸣"既指琴瑟和鸣,也暗喻夫妻恩爱;"花月送归乡"把回乡完婚写得像童话结局般圆满。

全诗就像一部微电影:有才子佳人的特写,有风雨路途的蒙太奇,最后定格在花好月圆的结局。诗人用"彩服""玉珮""锦衾"等华美意象,搭配"暮雨""寒灯"的冷暖色调,既写出婚礼的喜庆,又不失真实生活的温度。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