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京城欢庆的景象,同时暗含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前两句"闻说京师喜气多,万家齐唱董逃歌"用热闹的场面开篇:听说京城里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都在唱着《董逃歌》(一首流行民谣)。这里表面写欢庆,实则可能暗指百姓用歌声掩盖生活的苦涩。
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出尖锐问题:"坞金何日宽民赋?海宇频频望泰和"——官府仓库里的钱财什么时候能用来减轻百姓赋税?天下人都在期盼太平盛世啊。这里"坞金"指官方财富,诗人质问为何不用于民生;"泰和"是理想中的治世,表达了对社会公平的渴望。
全诗巧妙运用对比手法:京城表面的欢乐 vs 百姓真实的困苦,官府囤积财富 vs 民间赋税沉重。短短四句,既记录了社会现象,又传递出知识分子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让批判更显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