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谦之遗像

猗欤素心翁,系出自名族。
心地极光明,操行守素朴。
方当弱冠年,早赋莪蓼蓼。
家政早主持,茕茕叹孤独。
曰勤曰俭谦,祖训心膺服。
能守复能创,寐夜更兴夙。
自恨少年孤,经史未满腹。
广延诸名儒,督课儿孙读。
兰玉看联翩,翔鸾咏鸣鹿。
孙枝继挺秀,芹香歌芳馥。
联袂步青云,名场争角逐。
门闾日鸿焕,公怀虚若谷。
为善益至城,平粜及赈粥。
浚河葺学宫,大工总力勠。
施惠济急贫,名誉日芳郁。
猗欤素心翁,一身备五福。
毕生懿行事,悉数难更仆。
惟天佑善人,年登七十六。
瞻像俨如生,拜手三盥沐。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赞美了一位品德高尚的老人——苏谦之。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出身与品格(开头到"祖训心膺服") 诗人说苏谦之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始终保持朴实本分。他二十岁就失去父母("莪蓼蓼"指父母去世),年纪轻轻就挑起家庭重担,始终牢记"勤劳、节俭、谦虚"的祖训。

2. 治家与教子("能守复能创"到"名场争角逐") 这位老人很遗憾自己读书少,于是重金聘请名师教导儿孙。结果子孙个个成才("兰玉""翔鸾"都是比喻优秀人才),有的考取功名("步青云"),有的在文坛崭露头角。

3. 善行与公益("门闾日鸿焕"到"大工总力勠") 虽然家族越来越兴旺,但老人始终谦虚。他做善事非常真诚,比如灾年低价卖粮、施粥救济,还出资疏通河道、修缮学校,这些大事他都亲力亲为。

4. 福报与纪念(最后八句) 诗人总结说这位积德行善的老人享有"五福"(长寿、富贵、健康、美德、善终),活到76岁高龄。现在人们对着他的遗像恭敬祭拜,依然能感受到他生前的风采。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素心""虚谷"等比喻突出人物朴实谦逊的品质 - 通过具体事例(教子、赈灾、修学)展现人物形象 - 最后"拜手三盥沐"的细节,生动体现了后人的敬仰 - 全诗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即使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这位传统长者的美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