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羊寮访友(一九八六年)

村舍依山筑,高低杂树藏。
重修途坦直,新建屋辉煌。
犬觉人来吠,童迎远客忙。
五十年前日,避寇来此乡。
长幼五六人,扰扰挤一堂。
主人不厌烦,让衾复让床。
屋前每夏夜,纵横坐乘凉。
和洽一家亲,欢笑谈家常。
月下听虫语,看萤过短墙。
于今犹历历,感慨话沧桑。
幼者成老叟,长者多云亡。
何幸重见君,依旧故情长。
苦留食午饭,炊鸡蒸腊肠。
导我游村外,清旷尘虑忘。
云轻月影淡,山静荔花香。
户户呈新象,春联颂吉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作者时隔五十年重返老友村庄的温暖见闻。全诗用对比手法展开,既有今昔变迁的感慨,又流淌着跨越时光的淳朴情谊。

开篇描绘的现代村庄景象充满生机:依山而建的房屋掩映在树丛中,平坦的道路和新盖的瓦房显示着生活改善。犬吠童迎的热闹场景,瞬间激活了记忆闸门——五十年前为躲避战乱来此,主人全家挤着腾出被褥床铺的温暖,夏夜并排乘凉说笑的亲密,萤火虫掠过矮墙的静谧,这些细节像电影镜头般鲜活。

最打动人心的对比藏在"幼者成老叟,长者多云亡"这句白描里。当年照顾自己的长辈多已离世,曾经的孩子变成白发老人,这种时光的重量让重逢显得尤为珍贵。老友待客依然保持着当年的热忱:现杀家鸡、蒸上腊味的朴实款待,饭后带着散步介绍村貌的体贴,都延续着战乱年代结下的真情。

结尾的"山静荔花香"与"春联颂吉祥"形成巧妙呼应,既保留着乡村特有的宁静美感,又透着新时代的喜庆。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友重逢时唠的家常话,在平实的叙述中藏着对苦难岁月的感恩,对淳朴人情的珍视,以及见证时代发展的欣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