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音诗(一百首之九一)

养晦衡门亦自清,闾阎疾苦不关情。
独怜头白归田叟,问俗犹闻太息声(黄宪作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看似清高、实则冷漠的文人形象,同时通过一位归田老农的叹息,反衬出社会现实的残酷。

前两句写一个隐居在简陋房屋里的文人,自以为过着清高的生活,却对百姓的苦难漠不关心。"衡门"指简陋的房屋,"养晦"是说故意低调生活,"闾阎"代指普通老百姓。这种人虽然住在破房子里装清高,其实根本不在乎民间疾苦。

后两句笔锋一转,描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这位老农回到家乡种田,当有人问他当地风俗民情时,他只能发出沉重的叹息。这个细节暗示了农村生活的艰难,老农的叹息里包含着无数说不出的苦楚。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对比:一边是装清高的冷漠文人,一边是饱经风霜的朴实老农。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既讽刺了某些知识分子的虚伪,又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后老农那个无声的叹息,胜过千言万语,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民生活的沉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