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用韵
雁门古路人到稀,碧树苍烟入翠微。
林深山险无行处,新踏轮蹄归去迟。
晚天忽霁新晴雨,日火炎蒸时徂暑。
登高款款步清凉,极目龙沙大如许。
前年北上过斯关,今过斯关讶往还。
山川城郭犹如旧,版屋居人半已残。
嗟哉此地多寒苦,风土原来近彝鲁。
人生禀赋自强梁,十五便能事弓弩。
鼙鼓年来原有声,边民遥忆李长城。
东风柳外闻征骑,海阔天长无限情。
林深山险无行处,新踏轮蹄归去迟。
晚天忽霁新晴雨,日火炎蒸时徂暑。
登高款款步清凉,极目龙沙大如许。
前年北上过斯关,今过斯关讶往还。
山川城郭犹如旧,版屋居人半已残。
嗟哉此地多寒苦,风土原来近彝鲁。
人生禀赋自强梁,十五便能事弓弩。
鼙鼓年来原有声,边民遥忆李长城。
东风柳外闻征骑,海阔天长无限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雁门关的荒凉景象和边塞生活的艰辛,同时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开头写雁门关人迹罕至,树木青翠,云雾缭绕,看似美丽却暗藏险峻。山路难行,车轮马蹄都走得缓慢,暗示这里交通不便。接着写天气变化无常,时而雨后初晴,时而烈日炎炎,让人备受煎熬。
诗人登高远眺,看到辽阔的沙漠,想起两年前经过这里,如今重游发现城郭依旧,但百姓的房屋已经残破。他感叹这里环境恶劣,靠近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人从小就要学会射箭自卫。
最后提到战鼓声不断,百姓怀念古代名将李牧("李长城"的比喻)。春风吹拂柳枝,仿佛听到战马嘶鸣,引发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无限感慨。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边关的沧桑变化和戍边生活的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