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太清楼观书

仙禁开书府,神(集本作纯)毫纪格言。
简编包舜禹,围范(集本作范围)总乾坤。
稽古崇邦教,斯文辟圣门。
从游观奥秘,何以报宸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太清楼组织群臣读书学习的场景,展现了宋代重视文化教育的治国理念。

开头用"仙禁"形容皇宫如同仙境,打开藏书楼就像打开知识宝库。皇帝亲自用御笔记录治国格言,暗示这是场高规格的学习活动。

中间四句通过比喻手法,说这些典籍包含了舜禹圣王的治国智慧,涵盖了天地万物的规律。考证古训是为了振兴国家教育,弘扬文化是为了传承圣贤之道。这里把读书学习提升到了治国安邦的高度。

最后两句写群臣跟随皇帝探索书中奥秘,却不知如何报答皇恩。通过臣子的谦卑姿态,反衬出皇帝崇尚文治的圣明形象。

全诗用典雅的宫廷语言,把一场读书会写得庄重神圣。既赞美了皇帝重视文化教育,也反映了宋代"文治天下"的治国特色。虽然是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应制诗,但其中对读书治国的推崇,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