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子规鸟(杜鹃)的啼叫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愤和无奈。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四月初三)和事件:子规鸟的叫声惊醒了诗人的梦。子规啼声凄厉,常被古人视为悲苦的象征,这里暗示诗人心情沉重。
三四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天那么高,我的问题无处可问;春天都要走了,你还(像子规一样)喋喋不休地说什么呢?这里"天高"暗指皇帝高高在上,听不到民间疾苦;"春去"暗喻美好时光的流逝。诗人表面责怪子规多嘴,实则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五六句用强烈意象:子规啼血染红花朵,而险峻的关河(剑门关)阻挡着前路。这里"血"象征苦难,"花"反衬美好被破坏,"关河阻"暗示人生困境。
最后两句最犀利:这里到处是拿着弹弓(暗指权贵)的人,别以为靠着皇帝恩宠就能平安。这是对当时官场险恶的揭露,也表现出诗人清醒的认识。
全诗借子规起兴,层层递进,从自然景物写到社会现实,最后发出警告。诗人用鸟喻人,用春喻时,把个人苦闷升华为对时代的批判,既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又充满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