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望紫云翁
望紫云翁,启明在东,长庚在西。但空有寸心,荆州江汉,未能百里,弱水沙黎。菊底秋深,樵边信至,一曲阳春草木知。长吟咏,觉声如韩操,骨似陶诗。不应鬓发能稀。七十寿强如六十耆。想高谈倾坐,风斯下矣,微辞漱物,清且涟漪。谩说磻翁,休夸淇叟,用舍行藏各有时。真修养,有近思家学,字字参芝。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祝寿为主题,通过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一位德高望重老者的精神境界。
上阕开篇用"启明""长庚"两颗晨昏星作比,暗喻老人如星辰般恒久光辉。随后笔锋一转,说老人虽有济世之心("寸心"指荆州江汉的典故),却因现实限制未能大展抱负。但就像秋菊的芬芳、樵夫的山歌能感动草木一样,老人高洁的品格("韩操"指韩愈操守,"陶诗"指陶渊明风骨)同样能感染他人。
下阕先以幽默口吻说老人七十岁看着像六十岁,接着用"风斯下矣"等典故形容他谈吐不凡如清风拂面。随后笔调转为豁达:不必羡慕姜子牙(磻翁)、卫武公(淇叟)的功业,人生际遇各有其时。结尾点明老人真正的修养在于传承儒家"近思"的治学之道,每个字都如灵芝般珍贵。
全词妙在将祝寿主题升华为人格赞颂,通过星辰、秋菊、清风等清新意象,把传统寿词写得脱俗不凡。最后落脚于"修养"二字,既是对长者的礼赞,也传递了淡泊明志的人生智慧。
韩信同
(1252—1332)元福州宁德人,字伯循,号古遗。性颖异,工文赋,受学于陈尚德。领石堂教授,究心濂洛关闽之学。仁宗延祐间,应浙江乡举,与时不合,归即隐居不仕。四方受学者众,称古遗先生。有《四书标注》、《三礼易经旁注》及《书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