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仁台郎见示樊左司在南台时忆昨五首柯博士苏徵君既为和之天台丁复侨居金陵草莽之臣也不能悉细奎章故事钦睹□皇潜飞之盛犹能记之僣用元韵以寓鼎湖之思云尔 其五
犹记华亭驾绿渠,市人还许与欢虞。
后来尽备公车选,前识皆知帝者图。
相府带围从病沈,酒家祠部属狂俞。
邻僧有发惟须醉,夜立霜畦望北枢。
后来尽备公车选,前识皆知帝者图。
相府带围从病沈,酒家祠部属狂俞。
邻僧有发惟须醉,夜立霜畦望北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盛世繁华的怀念和对当下境遇的感慨。
前四句回忆当年盛况:还记得华亭(可能是皇家园林)里绿渠边车马往来的热闹场景,市井百姓也能共享欢乐。后来许多人才通过科举入仕("公车选"指举荐制度),有远见的人早看出这是帝王培养人才的谋划。这里用"帝者图"暗示曾经的盛世气象。
中间两句转折写现状:宰相府中的人因病消瘦(用"沈约病瘦"典故),酒家里只剩狂放的文人(用"俞伯牙"典故自比)。通过对比权贵失势与文人放浪,展现时局变迁。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处境:隔壁僧人尚且可以借酒消愁,而自己这个"草莽之臣"(平民)只能在寒夜站在田间,遥望北斗星(象征对朝廷的思念)。"霜畦"的寒冷与"望北枢"的执着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诗人虽身处江湖仍心系朝廷的复杂心境。
全诗用今昔对比手法,通过华美记忆与凄凉现状的交织,展现了一个落魄文人对逝去盛世的追忆与无奈。典故运用自然,结尾的寒夜望星场景尤其动人,把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失落感表现得含蓄而深刻。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