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兴福寺镇静庵

西山楼阁涌波涛,西国高僧见白毫。
贝叶有文留藏室,天花无迹上方袍。
毒龙在钵秋云湿,驯虎当门夜月高。
听法他年陪相国,定因元亮置松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兴福寺修行的场景,充满了禅意和想象力。

前两句用"楼阁涌波涛"的夸张手法,表现寺庙建筑的宏伟气势;"见白毫"则借用佛教典故(佛陀眉间白毫相),暗示高僧修为高深。三四句通过对比手法:贝叶经书上有文字记载,但高僧的袈裟却不染尘埃,体现其超脱凡尘的境界。

五六句最生动有趣:把高僧降伏心魔比作"毒龙收在钵里",把寺院护法比作"月下驯虎",这两个充满画面感的比喻既展现佛法威力,又营造出清幽的修行氛围。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美好想象:将来若能像东晋宰相谢安那样听高僧说法,一定要准备陶渊明最爱的松醪酒,表达对高僧的敬仰之情。

全诗妙在将抽象的佛法修为转化为"毒龙""驯虎"等具体形象,寺院景物与佛法境界自然融合,末尾用历史名人典故收尾,显得既庄重又不失生活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