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八咏录五 其五 沪渎垒

吴淞江上袁公垒,千年何处寻遗址。
石犀半落江水中,秋老芦花三十里。
五百马尘今尚飞,啾啾赤子将安归?
月明古堞急鼓鼙,孤臣有泪空沾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战争苦难的悲悯之情。

前四句写景:吴淞江边的袁公垒(古代军事堡垒)已经荒废千年,连遗址都难以寻觅。江中只剩下半截石雕的犀牛(可能是镇水兽),深秋时节,三十里芦花随风飘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沧桑、萧瑟的氛围。

后四句抒情:诗人联想到五百年前这里可能发生过激烈的战斗("五百马尘今尚飞"),而如今百姓依然无处安身("啾啾赤子将安归")。月光下的古城墙传来急促的战鼓声,让诗人这个"孤臣"(可能指自己或某位忠臣)忍不住落泪。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三个核心情感: 1. 对历史遗迹消逝的感慨 2. 对战争伤痛的悲悯 3. 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诗人用"芦花三十里"的壮阔景象反衬历史的渺小,用"石犀半落"暗示时间的无情,最后用"空沾衣"的细节,生动表现了面对历史巨轮时的无力感。这些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让这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人性的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