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南海神庙
南极开瓯骆,神祠镇海天。
祝融尊帝鲦,朱鸟次宫权,漭沆乾坤大,光华日月旋。
翠旗张贝阙,鲸浪息戈船。
离丽文明会,扶胥赫濯先。
九苞腾凤岭,八柱翼星躔。
狮虎高蹲户,蛇犀伏执鞭。
后有蛇犀山。
鹏池抟角上,鱼目漾珠圆。
禋类同柴望,旂常耀鼎镌。
典崇天宝载,文纪至和年。
庙貌丹青古,馨香俎豆专。
丰碑全籀篆,法器半珠蠙。
佳气承尧日,祥风应舜弦。
梯航来恐后,鹣鲽贡争前。
圣主威灵远,王言翰墨宣。
多时收飓母,几处息蛟涎。
圭璧方坛肃,鸾龙匾额悬。
皇华陈祝赞,典祀洁牺牷。
碧甃云生殿,雕梁景射砖。
金题光闪闪,铜鼓震阗阗。
斋祓抠衣入,趋蹡执事虔。
木绵团锦伞,孔雀灿金钱。
拄笏山难舍,乘潮䋏漫牵。
波罗行复把,归棹兴悠然。
祝融尊帝鲦,朱鸟次宫权,漭沆乾坤大,光华日月旋。
翠旗张贝阙,鲸浪息戈船。
离丽文明会,扶胥赫濯先。
九苞腾凤岭,八柱翼星躔。
狮虎高蹲户,蛇犀伏执鞭。
后有蛇犀山。
鹏池抟角上,鱼目漾珠圆。
禋类同柴望,旂常耀鼎镌。
典崇天宝载,文纪至和年。
庙貌丹青古,馨香俎豆专。
丰碑全籀篆,法器半珠蠙。
佳气承尧日,祥风应舜弦。
梯航来恐后,鹣鲽贡争前。
圣主威灵远,王言翰墨宣。
多时收飓母,几处息蛟涎。
圭璧方坛肃,鸾龙匾额悬。
皇华陈祝赞,典祀洁牺牷。
碧甃云生殿,雕梁景射砖。
金题光闪闪,铜鼓震阗阗。
斋祓抠衣入,趋蹡执事虔。
木绵团锦伞,孔雀灿金钱。
拄笏山难舍,乘潮䋏漫牵。
波罗行复把,归棹兴悠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海神庙的壮观景象和祭祀场景,展现了古代海洋信仰与帝王威仪的结合。全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1. 神庙的威严地位
开篇点明神庙位于中国最南端("南极"),像守护神一样镇守海疆。用"祝融"(火神)、"朱鸟"(南方星宿)等神话元素,赋予神庙神圣色彩。建筑细节如"翠旗""贝阙"(贝壳装饰的宫阙)突显华丽,而"鲸浪息戈船"暗示神灵平息风浪、护佑航海。
2. 生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诗中用大量比喻和拟人手法:把山比作蹲守的狮虎、执鞭的蛇犀;将海浪比作大鹏展翅("鹏池抟角"),浪花如珍珠("鱼目漾珠")。还提到"凤岭""星躔"(星宿轨迹)等奇幻景象,虚实结合营造神秘氛围。
3. 隆重的祭祀仪式
详细描写祭祀场景:青铜器("鼎镌")、石碑("丰碑全籀篆")、法器("珠蠙")显示庄严;"铜鼓震阗阗"写声响,"孔雀灿金钱"写视觉,表现仪式盛大。信徒们虔诚"抠衣"(提起衣角表恭敬),手持木棉伞等祭品,体现对海神的敬畏。
4. 帝王与海洋的联结
通过"尧日""舜弦"等典故,将当朝比作上古圣王时代;"梯航来恐后"写万国来朝,"鹣鲽贡争前"用比目鱼比喻各国争先进贡,暗示国家强盛使四海臣服。
5. 诗人的人文情怀
结尾笔调轻松:诗人拄着笏板("拄笏")不舍离去,随手采摘波罗蜜("波罗行复把"),乘船归途悠然自得。这种私人化的感受与前面宏大叙事形成反差,增添人情味。
核心魅力:
诗人用绚丽的想象力,把一座海神庙写得既气势磅礴(如"漭沆乾坤大"的天地视野),又充满生活气息(如"孔雀灿金钱"的细节)。通过神话与现实交织、国家叙事与个人体验结合,展现了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海洋文化,以及"四海一家"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