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织布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才华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思念。
前两句"凤锦行须赠,龙梭久绝声"用华丽的织锦和珍贵的织梭作比,暗指友人(文成)赠予的珍贵情谊和自己(诗人)已经很久没有展现才华的机会。"凤锦"和"龙梭"都是珍贵稀有的织造工具和材料,暗示着高贵的品质和难得的机缘。
后两句"自恨无机杼,何日见文成"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没有织布的工具(比喻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文成这位友人。这里的"机杼"既指实际的织布工具,也暗喻施展才华的条件和机遇。
全诗通过织布的意象,巧妙地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融为一体。诗人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织布场景,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既展现了真挚的友情,又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这种将日常事物与深沉情感相结合的手法,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张鷟
张鷟(约660—740),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 (今河北深县)人,唐代小说家。他于高宗李治调露年登进士第,当时著名文人蹇味道读了他的试卷,叹为"天下无 双",被任为岐王府参军。此后又应"下笔成章"、"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八科考试,每次都列人甲等。其间参加四次书判考选,所拟的判辞都被评为第一名,当时有名的文章高手、水部员外郎员半千称他有如成色最好的青铜钱,万选万中, 他因此在士林中赢得了"青钱学士"的雅称。这个雅号后代成为典故,成了才学高超、屡试屡中者的代称。武后时,擢任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