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行

黑风吹海使倒立,百川水从内山入。
排云驾雨鞭蛟龙,白浪高于天一级。
千年古木摩苍穹,随波漂荡西复东。
砰岩撼岳相激搏,巨石旋转如飞蓬。
顷刻民庐看不见,百里哀呼叫水变。
缘木果然可求鱼,为巢自恨不如燕。
鼋鼍白日上山游,人鬼黄泉随处现。
可怜环溪百馀家,一时淹没为鱼虾。
洲沉岛没无所避,谁肯中流浮仙槎。
浊水村翁老木匠,眼见波涛如海样。
斩藤伐竹催乘桴,救得百人皆无恙。
翁非有馀欲市恩,动于不忍仁乃存。
世间讵乏千金子,目击嫂溺甘不援。
如翁恻隐合天意,必有馀庆贻子孙。
君不见,宋祁救蚁中状元,况乃回生起死人一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大水行》用震撼的画面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场毁灭性洪灾的全过程,同时歌颂了一位普通木匠的英勇善举。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灾难的狂暴(前12句) 诗人用夸张的动态描写展现洪水威力:像被黑风掀翻的海水倒灌内陆,蛟龙兴风作浪把白浪掀得比天还高。千年古树像稻草般被冲得东倒西歪,巨石像蒲公英一样漂浮,凸显自然力量的恐怖。最揪心的是"顷刻民庐看不见"——人类文明在自然灾害前的脆弱被几个字道尽,百姓徒劳地学猴子爬树求生、羡慕燕子会筑巢高处的细节,让灾难更显真实。

第二部分:人间炼狱(中间8句) 洪水把世界变成魔幻地狱:本该在水里的鼋鼍(大鳖鳄鱼)爬上山,活人和鬼魂在黄泉路上相遇。"环溪百余家"直接点出受灾规模,与"为鱼虾"的残酷比喻形成强烈反差。诗人用"仙槎"(神仙的船)反讽:危难时刻根本没有神话中的救世主。

第三部分:凡人的神性(最后12句) 转折出现在一位老木匠身上。这个普通人紧急砍竹造筏,救下百人性命。诗人特意强调他"非有余欲市恩"——救人纯粹出于本能的不忍之心。通过对比"千金子"(有钱人)见死不救的冷漠,更凸显老木匠人性的光辉。结尾用"宋祁救蚁"的典故说明善有善报,但真正打动人的不是因果报应,而是老木匠在绝境中闪耀的人性力量。

诗歌魅力在于: 1. 像灾难大片般的视觉冲击,比喻新颖惊人(如浪比天高、巨石如飞蓬) 2. 用极端环境考验人性,平凡英雄比神话更动人 3. 口语化表达如"缘木求鱼""不如燕",让古代诗歌有了现代纪实文学的力量

全诗警示人类在自然前的渺小,更歌颂了危难中互助的文明之光。那位造筏救人的木匠,正是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平民英雄"的永恒象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