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冬留淦州忆亡孙凤二首 其一

古道昔同往,天寒今独行。
汝死不自悲,我老难为情。
死者若不悲,死当胜于生。
霜重草尽委,山空泉自鸣。
我发既尽白,我怀何由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老人在寒冷的冬天独自赶路时,想起去世的孙子凤儿而写下的。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以前祖孙俩常一起走这条路,如今只剩老人踽踽独行。"天寒"不仅是天气冷,更是心里冷。老人说"你不懂为自己悲伤",其实是说"我替你悲伤得心都碎了"——这种"反向表达"让悲痛更深一层。

中间四句是撕心裂肺的呐喊:如果死人真不会痛苦,那死亡反而是解脱。这看似不合常理的话,恰恰说明老人宁愿孙子无知无觉,也不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受苦。看着霜打枯草、空山回响的泉水,这些景物都在替老人哭泣。

最后两句最催泪:我的头发全白了,可心里的痛永远平复不了。老人没说如何思念,但"尽白"的头发和"难平"的胸怀,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全诗就像一位老人坐在你面前哽咽着回忆,每个字都带着体温和泪痕,让人真切感受到亲情断裂的永恒伤痛。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