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林盘所学民家藏温日观葡萄

张颠草书天下雄,醉笔往往惊群公。
温师作画亦若是,我知画与书法通。
葡萄何来自西极,枝蔓连云引千尺。
世间画者谁最高,温师自有葡萄癖。
当时豪贵争邀迎,掉头辄走呼不应。
酒酣耳热清兴发,挥洒始觉通神灵。
东家雪练西家帛,布地待师师不惜。
芒鞋踏墨云海翻,满把骊珠轻一掷。
百年画意谁见之,破幅萧条今尚遗。
心垢都除入清净,不尔妙悟何能为。
忆我携书客淮右,大官都送葡萄酒。
寒香压露春瓮深,风味江南未曾有。
林君对此心忉忉,谓余亦种葡萄苗。
何当酿酒二千斛,愁来一饮三百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元代画家温日观画葡萄的故事,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艺术创作的狂放与灵性。

开头用书法家张旭("张颠")的狂草作对比,说温日观画画就像张旭写草书一样潇洒不羁,点明"书画相通"的道理。葡萄从西域传入中国,诗人用"枝蔓连云引千尺"形容温日观笔下的葡萄藤蔓气势磅礴,暗示画作充满生命力。

中间部分生动描绘温日观的创作状态:权贵重金求画他理都不理,只有喝到尽兴时才挥毫泼墨。用"芒鞋踏墨"(穿着草鞋踩墨汁)、"骊珠轻掷"(像扔珍珠一样随意下笔)这些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展现艺术家不受拘束的创作状态。

后半段转到现实场景:百年后温日观的破旧画作依然留存,让人感受到"心无杂念才能画出神作"的道理。最后用亲身经历拉近距离——诗人曾在淮西喝过珍贵的葡萄酒,现在朋友林盘种了葡萄苗,于是开玩笑说"不如酿两千斛酒,让我一次喝三百杯解愁",在生活趣事中回归"葡萄"主题,也暗含对温日观画作的致敬。

全诗妙在把书画艺术、西域物产、饮酒豪情这些元素自然串联,既赞美了画家"酒酣作画"的洒脱,又通过葡萄这条线索,从历史传说写到现实生活,让阳春白雪的艺术话题变得亲切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