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新郎三首 其一
朱栏三摺幽花,一径留下,当时人影。
竹香兰露,玉箫低度谁听。
漫忆乘鸾烟雾,踏翠郊原,总是伤心境。
怕回风、吹去也断肠声惭愧,千家紫凤笙。
秦楼换巫云,凝可怜宵燕子,今番定思,往事向谁明。
竹香兰露,玉箫低度谁听。
漫忆乘鸾烟雾,踏翠郊原,总是伤心境。
怕回风、吹去也断肠声惭愧,千家紫凤笙。
秦楼换巫云,凝可怜宵燕子,今番定思,往事向谁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带着淡淡的哀愁和遗憾。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场景描写:开头用"朱栏"、"幽花"、"竹香"这些精致的意象,勾勒出一个曾经充满诗意的约会地点。弯曲的小路上仿佛还留着当年那人的身影,空气中似乎还飘着兰花的香气和露水的气息。
2. 音乐与回忆:玉箫的声音若有若无,但已经没人认真听了。这里用音乐象征逝去的感情,就像现在听到类似的旋律,就会想起过去,但物是人非。
3. 美好回忆变伤痛:作者想起过去一起乘鸾驾雾般的浪漫,在郊外踏青的快乐,但现在这些回忆都变成了伤心事。就像我们翻看旧照片,明明当时很开心,现在却觉得心酸。
4. 怕失去的心情:用"回风"比喻时间流逝带来的改变,连回忆都在慢慢消散。听到别人家的笙箫声,更衬托出自己的孤独和遗憾。
5. 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用"秦楼"(古代歌女居住的地方)和"燕子"作对比,说当年的欢乐场所如今冷清,连燕子都在思念过去,但这份思念又能向谁诉说呢?
整首词就像一个人在旧地重游,看着熟悉的景物,回忆涌上心头。明明环境没怎么变,但重要的人已经不在了,连带着过去的美好都蒙上了一层忧伤。这种"物是人非"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所以特别能引起共鸣。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