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二

出身事征战,幽州万里远。
秋初雁已飞,柳条四月菀。
可怜楼上妇,肌肤日渐减。
此日得相聚,宁复羡华衮。
人生趣不同,区区重饱暖。
农夫终岁劳,一盘豆麦饭。
夫妇日相守,牵牛归日晚。
聚散各有原,无用频商忖。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士兵和妻子的故事,用简单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

前半部分写边疆士兵的生活:一个男人去遥远的幽州当兵,秋天大雁南飞时他还在戍边,而家乡的柳树四月就茂盛了。他的妻子在家中日渐消瘦,对他们来说,能团聚比当大官穿华服更珍贵。这里用"雁飞"和"柳菀"的对比,突出夫妻分离的时空距离。

后半部分转向描写农夫生活:农民虽然整年辛苦只能吃粗粮,但夫妻每天能相伴,傍晚一起牵牛回家。诗人通过这两种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一个朴素道理——有人追求功名远行,有人看重家庭温暖,就像士兵注定聚少离多,农夫却能朝夕相处,这都是个人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

全诗最动人的是"此日得相聚,宁复羡华衮"这句,道出了乱世中普通人最真实的愿望:在战乱年代,能和爱人团聚比功名利禄重要得多。最后四句像总结陈词,用农夫平淡却安稳的生活反衬军旅生涯的无奈,暗示人生选择各有利弊,不必过分纠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