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梦鹤

怜君如泛梗,漂泊竟何之。
经岁无来信,还家是几时。
秋高鸿过少,地冷菊开迟。
屡夕寒灯下,秋吟只自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对漂泊在外的朋友吴梦鹤的深切挂念。全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出浓浓的思念和淡淡的忧愁。

前两句"怜君如泛梗,漂泊竟何之",把朋友比作水面上漂浮的草梗,不知道会漂到哪里去。这个比喻特别形象,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朋友在外漂泊无依的处境。

中间四句具体写思念之情。"经岁无来信"是说整整一年都没收到朋友的消息,"还家是几时"是问朋友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两句直白地道出了对朋友的牵挂。"秋高鸿过少,地冷菊开迟"则用秋天的景象来烘托思念之情——大雁都飞走了,菊花也开得晚,更显得孤单寂寞。

最后两句"屡夕寒灯下,秋吟只自知"最打动人心。诗人说自己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在灯下吟诗抒发思念,这种孤独和牵挂只有自己最清楚。这里的"寒灯"和"秋吟"两个意象,把孤独思念的感觉表现得特别深刻。

整首诗就像一封寄给远方朋友的家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真挚的情感。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人人都会经历的思念之情,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对朋友的牵挂。这种朴实无华却情深意切的表达方式,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