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居寀秋山图

天与黄筌艺奇绝,笔精回感重瞳悦。运思潜通造化工,
挥毫定得神仙诀。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
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目想心存妙尤极,
研巧核能状不得。珍禽异兽皆自驯,奇花怪木非因植。
崎岖石磴绝游踪,薄雾冥冥藏半峰。娑萝掩映迷仙洞,
薜荔累垂缴古松。月槛参桥□,僧老坐支筇。
屈原江上婵娟竹,陶潜篱下芳菲菊。良宵只恐鹧鸪啼,
晴波但见鸳鸯浴。暮烟幂幂锁村坞,一叶扁舟横野渡。
飒飒白蘋欲起风,黯黯红蕉犹带雨。曲沼芙蓉香馥郁,
长汀芦荻花y1wL.雁过孤峰帖远青,鹿傍小溪饮残绿。
秋山秀兮秋江静,江光山色相辉映。雪迸飞泉溅钓矶,
云分落叶拥樵径。张璪松石徒称奇,边鸾花鸟何足窥。
白旻鹰逞凌风势,薛稷鹤夸警露姿。方原画山空巉岩,
峭壁枯槎人见嫌。孙位画水多汹涌,惊湍怒涛人见恐。
若教对此定妍媸,必定伏膺怀愧悚。再三展向冕旒侧。
便是移山回涧力。大李小李灭声华,献之恺之无颜色。
仿佛垂纶渭水滨,吾皇睹之思良臣。依稀荷锸傅岩野,
吾皇睹之求贤者。从兹仄展复悬旌,宵衣旰食安天下。
才当老人星应候,愿与南山俱献寿。微臣稽首贡长歌,
丹青景化同天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五代画家黄居寀的《秋山图》,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画作的精妙之处,并借此歌颂皇帝的贤明。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画技高超
诗人开篇就说黄居寀的画技是"天赐"的,连皇帝(重瞳指帝王)看了都惊叹。他的画笔仿佛有神力,能精准捕捉秋山的灵魂——山势高低错落、珍禽异兽自然生动,连雾气中的半隐山峰、藤蔓缠绕的古松都画得逼真,就像把真山真水搬到了绢布上。

2. 画中世界
诗中用大量细节带我们"逛"这幅画:
- 自然景观:薄雾里的山峰、月光下的僧桥、暮色中的小舟、被雨水打红的芭蕉
- 动植物:自在地饮溪水的鹿、飞过青山的雁、散发香气的荷花、屈原歌颂的修竹
- 人文意境: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菊花、姜太公钓鱼的渭水,这些文化符号让画更有深度。

3. 对比衬托
诗人列举张璪、边鸾等唐代名家,说他们的松石、花鸟比起这幅画都逊色;又批评其他画家画的山太枯瘦、水太凶猛,反衬黄居寀的作品既真实又和谐。

4. 政治寓意
最后把画和治国联系起来:皇帝看到画中的渭水垂钓(典故指周文王访贤),就想到要招揽人才;看到傅岩荷锸(商王武丁用奴隶为相的典故),更决心勤政安民。诗人巧妙地把艺术欣赏升华到对明君的期许。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像导游一样带我们欣赏名画,画面感极强
- 用对比和典故,让人直观感受到"这幅画有多好"
- 最后落脚到现实,艺术价值与政治理想自然结合
- 四字句和七字句交替,读起来既有节奏又流畅

本质上,这是一篇用诗歌形式写的"艺术评论+政治颂歌",展现了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谈画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