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宣府重镇的雄伟景象和边防将士的豪情壮志,语言通俗却充满力量感。
前两句用"堂堂""高城百雉"等词突出宣府城墙的雄伟坚固,就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镇守边疆。这里的"百雉"指城墙又高又长,展现出强大的防御力量。
中间四句形成巧妙对比:三、四句说中原文明已净化边塞风气,决不让百姓再受外族侵扰;五、六句则用"水声东去""山色西来"的自然景观,暗示这里既是军事要塞,也是山水相依的美丽之地。
最后两句最显豪迈,将守边将领比作汉代名将,期待他们像当年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那样,建立不朽战功。"防秋"指古代北方游民族常在秋季南下抢掠,所以要加强秋季防御。
全诗通过城墙、山水、将士三个层次,把军事重镇的威严、边塞风光的壮美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完美融合,读来既感受到边关的雄壮,又被将士们的爱国热情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