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山

昔闻龙石名,今觅龙山路。
泛江循近洲,即陆入遥树。
离离列綵岩,泫泫濯甘露。
歘见雨徵峰,高出云飞处。
好山殊未历,游子已多趣。
寻幽虽欲行,爱境不能去。
庶凭物外踪,稍息尘中虑。
佛庐既崇旷,云阁复高据。
登临当雨馀,眺望属秋暮。
意同疏木寒,兴逐惊乌翥。
苍苍暝色起,杳杳晚钟度。
耽玩乐地幽,趋事嫌迹遽。
为谢林下人,行当重游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游龙山》描绘了一次寻访龙山的旅程,展现了山水之美和诗人内心的感悟。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寻访之路
诗人早就听说过“龙石”的名声,如今亲自来寻找龙山。他先是乘船沿着江边的沙洲前行,随后上岸走进远处的树林。这段描写让读者仿佛跟随诗人一起踏上旅程,感受到探索未知的期待。

2. 山中美景
进山后,诗人看到色彩斑斓的岩石(“綵岩”),岩石上还挂着晶莹的露水(“濯甘露”)。突然,一座山峰在雨中显现,高耸入云。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龙山的灵秀和壮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 流连忘返
诗人说,虽然还有很多山没去过,但眼前的景色已让他感到趣味无穷。他本想继续探索,却又舍不得离开这片美景。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就像我们旅游时遇到特别喜欢的地方,既想往前走,又想多待一会儿。

4. 超脱尘世
在山中,诗人感到远离了世俗的烦恼(“稍息尘中虑”)。佛寺和云中的楼阁更添幽静,登高望远时正值秋雨初停、暮色降临。疏朗的树木、惊飞的乌鸦、苍茫的暮色、悠远的钟声,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

5. 不舍与期待
最后,诗人因为太喜欢这里而舍不得匆匆离开,甚至对山中的隐士说:我还会再来!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让整首诗的结尾充满人情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像一篇“旅游日记”,记录了一次充满发现的旅程。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风景,同时坦诚地写出自己的心情——好奇、惊喜、留恋、超脱。读者不仅能“看到”龙山的美丽,还能感受到人与自然互动时的那种纯粹快乐。

普通人也能共鸣的点
- 那种“听说很久,终于亲自去打卡”的兴奋。
- 被美景震撼到“不想走”的体验。
- 在大自然中暂时忘记生活烦恼的轻松感。
- 玩到天黑还意犹未尽,甚至想下次再来的心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