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讲的是十月十五这天,有人来寺庙拜访,僧人用禅杖敲击地面来点化众人的场景。但深层含义是在讲禅宗的顿悟之道。
"口似匾担"形容僧人沉默寡言,因为真正的禅理无法用语言说清。"拄杖子一击"象征着突然的警醒,就像生活中某个瞬间的顿悟。"忘所知"指要放下固有的知识框架,因为执着于知识反而会阻碍真正的理解。
后两句用动物作比喻:"黑蛇"代表我们内心的迷惑和执念,它们像拦路蛇一样阻碍我们;而"狮子"则象征顿悟后的清醒状态,能够看破虚妄。整首诗告诉我们:真理不需要刻意追求,放下执着的那一刻,真正的智慧就会像狮子般显现。就像突然被木棍敲醒,那一刻就明白了所有。
这种表达方式很"禅"——不说破,而是用日常场景和生动比喻,让人自己体会其中深意。
释宗演
释宗演(釈宗演,Soyen Shaku,1859~1919),若狭(福井县)人,日本临济宗僧。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若狭(福井县)人。字洪岳,号楞伽窟、小厮子、不可往子。幼名常次郎。十二岁从越溪守谦出家,改名宗演。曾任圆觉寺派管长、临济宗大学(现花园大学)校长等职,并曾代表出席芝加哥万国宗教者大会。会后,历访欧美诸国,并游化朝鲜、台湾等地。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著有《西游日记》三卷、《楞伽漫录》十九卷、《欧文说法集》等。嗣法门人有间宫英宗、宝岳慈兴、太田常正等,此外,夏目漱石、铃木大拙等人亦深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