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稚升之辽左

寒江细雨春帆没,客子单衣中夜发。
腰间长佩双飞龙,怀里时泻千明月。
翩翩结束向营州,虎视龙骧燕颔侯。
去日草齐扬子岸,归时花满凤凰楼。
楼头锦瑟相晚暮,岸上芳尘杂花雾。
万里征人不忍看,到处春心迷去住。
公子爱客锦驼羹,新诗独傲沧洲情。
有时访余三径曲,高下溪梅百遍行。
行去行来观不足,趁步飞香坐我屋。
真率了无宾主意,感激清风动潭竹。
我今老逐众人休,君欲东之辽海头。
辽海瀰漫不可极,幼安皂帽空悠悠。
悠悠世事同一指,绝塞偷生牖下死。
高叫阊阖终无情,不复关君门户事。
仰视黄鹄摩天飞,十里五里自徘徊。
口欲衔雏不能语,垂翅错莫无东西。
英雄失路时则有,青山白云落吾手。
出门所向独有身,肯令生平此言负。
自古营东海水多,刀镮夜夜映金波。
中有双鱼传素书,送君南浦伤如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陈稚升的友人奔赴辽左(今东北地区)从军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伤感与对友人前程的担忧,同时也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篇以寒江细雨、孤帆远影的画面,营造出离别的凄凉氛围。友人深夜出发,衣着单薄,腰间佩剑("双飞龙"象征宝剑),怀中似有明月般高洁的志向,显得英姿勃发却又孤独。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友人从军前后的生活变化: - 过去:他在扬子江畔(南方)过着悠闲生活,归来时凤凰楼(象征繁华)鲜花盛开,楼中歌舞升平。 - 现在:他奔赴营州(北方军营),成为"虎视龙骧"的将领,但万里征途令人不忍直视,连春天都显得迷茫("春心迷去住"暗指抉择的艰难)。

转折处回忆二人往日交情:友人曾热情待客("锦驼羹"指丰盛酒宴),带着新诗来访,与诗人在梅溪边漫步畅谈。这些温馨场景与眼前的离别形成强烈反差。

后半部分情绪转为深沉: - 诗人自叹年老无为,而友人却要前往辽海(东北边境)那片未知的险地,用"幼安皂帽"(三国隐士管宁的典故)暗示乱世中个人命运的渺小。 - "绝塞偷生""高叫阊阖(天门)无情"等句,既表达对友人安危的忧虑,也暗含对朝廷不重视人才的愤懑。 - 最后以"黄鹄(大雁)垂翅"比喻英雄失路,但仍鼓励友人坚守志向("青山白云落吾手"象征把握机遇),并借"双鱼传书"的典故,在南浦送别时寄托重逢的希望。

全诗精髓: 通过虚实交织的笔法,既刻画了军人出征的豪迈与艰辛,又流露乱世中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无奈。诗中寒江、明月、梅花等意象清冷高洁,与"刀镮映金波""双鱼传书"的战争符号形成张力,最终落在"伤如何"三字上——这是对友人的牵挂,也是对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深沉叩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