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为东莞袁二处士赋

温塘溪上多青山,隐君种松溪云间。
蛰龙老去不复化,铮铮鳞甲号秋寒。
下有茯苓二千石,上有菟丝三百尺。
夜深玄鹤忽飞来,摇弄春光荡空碧。
花兮可采泉可烹,隐君托迹相忘形。
客来醉我徂徕酿,还俯沧浪歌濯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东莞温塘溪边的隐士生活,通过松树、自然景物和隐士的互动,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

开头两句点明地点和人物:温塘溪边青山环绕,隐士在溪边种松树,松树高耸入云。"蛰龙老去不复化"用老松树比喻蛰伏的龙,虽然苍老但依然挺拔,秋风中松针沙沙作响就像龙鳞摩擦的声音。

中间部分用夸张手法描写松树下的茯苓大如巨石,松树上缠绕的菟丝长达百尺,突显松树的古老和生命力。深夜仙鹤飞来,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搅动了夜空,营造出神秘空灵的意境。

最后四句写隐士的生活情趣:可以采花、煮泉水,完全融入自然忘却自我。客人来访时,他们喝着美酒,俯身溪边高歌,表现出隐士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隐士形象,赞美了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用老松、仙鹤等象征长寿和高洁的意象,配合煮泉、饮酒等生活场景,展现出一个令人向往的隐逸世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隐士生活的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