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过集齐枢先生山亭

渔蓑还带旧诗囊,共过东篱径有霜。
拂石地如仙子宅,开樽人惹令公香。
云笼疏树啼幽鸟,亭倚孤峰隐夕阳。
别去柴关应莫掩,问奇重拟到山堂。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

《初冬过集齐枢先生山亭》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诗人拜访友人齐枢先生在山上的亭子时的情景。我们可以逐句来分析这首诗的韵味。

首句“渔蓑还带旧诗囊”,描述了诗人带着旧时的诗囊和渔蓑(古代文人常带着的一种象征隐逸生活的道具)来访,带出了诗人的文人身份和对旧日生活的怀念。

“共过东篱径有霜”,写诗人与友人在初冬的清晨共同走过结霜的小径,暗示了季节和环境的特征。“东篱”也有隐逸的含义,表现出诗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

“拂石地如仙子宅”,描绘了山亭周围的景色,像是仙人的居所一般,诗人触石而过,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开樽人惹令公香”,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开樽共饮,气氛温馨而愉悦。这里的“令公香”可能指的是友人的香气或是酒香,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接下来,“云笼疏树啼幽鸟”,描写了被云雾笼罩的稀疏树木间,幽静的小鸟在啼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亭倚孤峰隐夕阳”,则描绘了山亭倚靠在孤峰上,夕阳渐落,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意境。

最后两句,“别去柴关应莫掩,问奇重拟到山堂”,表达了诗人离开时的不舍和期待再次拜访的心情。“柴关”可能是指友人的居所,“莫掩”表示不要关门,表达了对再次来访的期待。“问奇重拟到山堂”则表达了诗人对探寻奇境、再次拜访山亭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初冬时节的山亭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的交往情景,展现了诗人的文人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意象深远而优美,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