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灵隐寺梵香阁晓起眺望
晚从冷泉游,遂止招提境。
入门闻清钟,孤阁夜方永。
倾耳听泉声,声喧意弥静。
朝来小雨过,宿雾散高岭。
凭窗见层峰,涧壑殊清迥。
不知晓云过,但觉衣裳冷。
清飙动林薄,初日照山影。
行当访韬光,直上松云顶⑴。
入门闻清钟,孤阁夜方永。
倾耳听泉声,声喧意弥静。
朝来小雨过,宿雾散高岭。
凭窗见层峰,涧壑殊清迥。
不知晓云过,但觉衣裳冷。
清飙动林薄,初日照山影。
行当访韬光,直上松云顶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灵隐寺过夜后清晨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寺的清幽与自然的壮美。
开头写诗人傍晚游览冷泉后留宿寺庙,夜间听到钟声更显环境幽静。这里用"声喧意弥静"的巧妙对比,说明泉水声越响,内心反而越安宁,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禅意的魅力。
清晨雨后,诗人推开窗户看到云雾散去后的山景:层层山峰、深涧沟壑显得格外清晰深远。"不知晓云过"两句写得特别生动——云雾悄悄飘过都没察觉,只突然觉得衣服变凉了,这种身体感受比直接描写云雾更有代入感。
最后四句像一组动态镜头:清风吹动树林,朝阳为山峦描出金边。诗人决定继续攀登,要去山顶拜访韬光寺。这里的"松云顶"既是实指高处,也暗含超脱尘世的意境。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身体感受(听泉、觉冷)代替空洞抒情;二是动静结合(钟声、风声与静谧的山色);三是游览路线自然(从夜宿到晨观再到计划登顶),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一起游山。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喧嚣中的宁静"——在泉水声、风声这些自然声响里,反而找到了内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