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黄花馆

孤馆萧条槐叶稀,暮蝉声隔水声微。年年为客路无尽,
日日送人身未归。何处迷鸿离浦月,谁家愁妇捣霜衣。
夜深不卧帘犹卷,数点残萤入户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深秋夜宿驿馆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浓浓的羁旅愁思。

开篇"孤馆萧条槐叶稀"直接点明环境:一个冷清的驿馆,槐树叶子都快掉光了。这里用"孤"和"稀"两个字,立刻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接着写傍晚的蝉鸣隔着水声传来,声音微弱,更显出环境的寂静。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年年都在外漂泊,道路似乎没有尽头;天天送别他人,自己却始终不能归家。这里用"年年"和"日日"的重复,强调漂泊时间之长。后两句用"迷鸿"(迷失方向的大雁)和"愁妇"(忧愁的妇人)两个意象,暗示自己就像月下迷途的鸿雁,听着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更添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写夜深人静,诗人睡不着觉,卷着帘子看到几点萤火虫飞进屋内。这个细节描写特别生动,"数点残萤"既点明秋夜已深,又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陪伴他的只有这几只微弱的萤火虫。

全诗没有直接说"我很想家",但通过孤馆、落叶、暮蝉、迷鸿、愁妇、残萤这些意象,把漂泊在外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就像那个"入户飞"的萤火虫一样,微小、孤独,在秋夜里无处可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