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向和卿尝茶
俗子醉红裙,膻荤败人意。
花瓷烹月团,此乐天不畀。
诸公各英姿,淡薄得真味。
聊为下季隐,不替江湖思。
轻云落杯盏,飞雪洒肠胃。
笑谈出冰玉,毫末视鼎贵。
我作月旦评,全胜家置喙。
传闻茶后诗(四库本作思),便得古人配。
谁能三百饼,一洗玉川睡。
御风归蓬莱,高论惊儿辈。
花瓷烹月团,此乐天不畀。
诸公各英姿,淡薄得真味。
聊为下季隐,不替江湖思。
轻云落杯盏,飞雪洒肠胃。
笑谈出冰玉,毫末视鼎贵。
我作月旦评,全胜家置喙。
传闻茶后诗(四库本作思),便得古人配。
谁能三百饼,一洗玉川睡。
御风归蓬莱,高论惊儿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士的品茶聚会,通过对比世俗酒肉之乐与清雅茶趣,展现了高洁的精神追求。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开头四句用"醉红裙""膻荤"等词讽刺世俗酒宴的庸俗,反衬出月下烹茶的雅致。瓷杯中的茶汤映着月光,这种清雅之乐是上天赐予的珍贵礼物。
2. 中间八句生动描写品茶场景:文人雅士们淡泊名利,在谈笑间体会茶的真味。茶汤如轻云落入杯盏,饮下时似飞雪涤荡肠胃。他们视功名富贵如草芥,在冰清玉洁的氛围中畅谈。
3. 最后六句用典故抒情:作者自比古代品评人物的名士,认为这场茶会胜过所有评论。提到唐代诗人卢仝(玉川子)的饮茶诗,希望能用三百茶饼唤醒古人般的诗兴。结尾想象自己乘风归仙,这番高论定能惊动凡俗之辈。
诗歌魅力在于: - 用"轻云""飞雪"等意象将品茶体验具象化 - 通过"醉红裙"与"月团茶"的强烈对比突显雅俗之别 - "笑谈出冰玉"等句展现文人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 - 结尾用夸张想象表达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对一次茶会的描写,表达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超脱、蔑视功名富贵的价值取向,展现了茶文化中蕴含的高雅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