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

庭梧初落叶,鸿雁已南征。
竹径含云气,蕉窗带雨声。
沈沈迷画阁,黯黯满秋城。
极目疏烟里,苍茫远岫横。

现代解析

这首《秋雨》描绘了一幅秋雨中的静谧画卷,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淡淡的秋愁。

诗的开篇用梧桐落叶和大雁南飞点明时节——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梧桐叶落是秋的使者,大雁南迁暗示寒意渐浓,一近一远两个镜头立刻将读者带入秋的氛围。

接着诗人将视线拉近,写竹林小径和芭蕉窗景。竹径间飘着朦胧云气,雨滴打在芭蕉叶上发出清脆声响,这两句充分调动了视觉和听觉,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尤其"蕉窗带雨声"堪称传神之笔,雨打芭蕉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典的意境符号。

五六句用"沈沈"、"黯黯"两个叠词强化氛围,画阁在秋雨中显得朦胧不清,整座秋城都笼罩在灰暗的雨幕里。这里的"迷"和"满"用得极妙,既写实景又暗含情绪,表现出秋雨带来的惆怅感。

结尾两句将视野推向远方:透过疏落的雨烟,隐约可见苍茫的远山轮廓。这个开放式结尾很有韵味,远山横卧的苍茫景象,既拓展了空间感,又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悠远,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全诗就像一组精心拍摄的秋雨镜头,从落叶特写拉到远山全景,中间穿插雨声、云气等细节,虽然通篇写景,但通过对秋雨景象的层层渲染,自然流露出诗人面对萧瑟秋光时那种淡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0